close

2021430 星期五,這一天讓我在瑞芳的山裡經歷了兩次生死交關的困境,能夠歷劫歸來,真是老天保佑。

 

故事應該從好幾個月前開始,我無意中看到一個Youtuber爬劍龍稜的影片,讓我覺得這個登山的行程很刺激且具有挑戰性,很符合我愛冒險挑戰的個性,於是心裡就暗記著找一天來見識見識。

 

前一個禮拜,424 星期六,一早就獨自開車前往瑞芳,沒想到開了30公里下了62快速道路後天氣就開始飄雨,雨越下越大,看情況不對,我決定放棄爬山的行程,打道回府。開車回內湖後是晴天,其實瑞芳早上只下了一點陣雨,回來心裡還在想,也許在瑞芳等一下,雨停了或許可以爬山說。還好當時我沒逞強,不然可能真的回不來了。

 

前一天,429我從網路上先觀察瑞芳的天氣,上半天有落雨,下半天就放晴,因此臨時決定就利用明天星期五勞動節補假就去爬劍龍稜。

 

隔天五點半起床,在家吃過早餐六點半開車出發,720開了38公里到瑞芳南雅漁港停車場,背上簡單登山裝備,背包裡的水袋只裝不到2000cc的水,還有四條穀物營養棒。

 

我先在南興宮旁上個廁所,之後遇到一男三女的年輕人也來爬劍龍稜,經他們指點,在南興宮右側有一個指示牌寫前往南子吝步道。740走上南子吝枕木階梯步道,這是我在之前幾個YouTube影片看到過的路景,確定走這沒錯。

 

南指吝步道指示牌


 

南子吝枕木階梯步道入口


 

南子吝步道路口的登山路線圖


 

今早天空一片淺藍,我感覺到之後太陽一定很毒辣,還好我有帶遮陽帽及薄長袖備用。南子吝步道後段是土路徑,昨天上午下過雨後乾得很快,行走無大礙,泥土路走到一半,我才突然想到準備好的兩個手機APP (Relive, 綠野遊蹤)忘了開,但是兩個APP開啟記錄後,手機就一直間斷地嗶嗶叫及震動,我不明就裡,後來發現是綠野遊蹤在叫,我也不知道它為什麼叫,因為手機電力有限,這樣一直叫又震動不是辦法,於是就暫停綠野遊蹤的軌跡記錄,這樣就不會叫了。事後回想,這部分應該就是我今天爬山迷途的主因。我認為不是沒準備,而是自己沒太多登大山的經驗,尤其是這兩個登山APP是前幾天才download,今天第一次實戰使用,雖然我已經下載了離線地圖及一個別人爬劍龍稜的軌跡,但是還有些細節功能不知道怎麼使用。事後檢討還原真相,我才知道為什麼我會爬得這麼慘。

 

82分走到南子吝步道終點,一處開放的土平地,右邊看起來是比較開闊的路,但是同行的年輕人指引我劍龍稜的路口是左側前方,一處不起眼的草叢。天啊! 要不是他的指引我還真不知道那是爬劍龍稜的入口。

這個帥哥指引我爬劍龍稜的入口在這哪!


草叢之後就是我今天要挑戰的大山?


 

之後我單槍匹馬走進跟人一樣高的芒草小徑,這一路都是泥土路,我覺得一直在芒草跟矮樹叢間穿梭,還好我穿牛仔褲再披上薄長袖外套,這樣可免於手腳跟芒草干戈相見。因為有長草遮掩,所以腳下的泥土路就顯得有點泥濘,又是下坡路,要非常小心,但我還是在途中一個不小心滑了一下,放在胸前口袋的手機竟然掉落到路旁的小溪溝,把我嚇了一跳,還好只是潺潺小水流,手機躺上在小岩石上,沒有淹沒在水裡,趕緊撿起來擦乾,還好沒事。真是阿彌陀佛! 這驚險的一跤,差點損失慘重,若手機進水故障,我看今天也甭爬山了。

 

8:30來到一處林間指示牌,說往劍龍稜,半平溪,小錐麓古道,保羅尖,一個箭頭往下。哇靠! 刺激的來了,戴起布手套,開始沿繩陡降。


看到我一隻不合格的鞋入鏡,及路邊的山澗溪流


下到了半屏溪,我遇到兩位中年男登山客,跟著他們往右邊去找一個比較容易過溪的地方。它們穿專業的登山雨鞋,毫無懸念地就涉水而過。我只穿普通的運動鞋,我本來就計畫要脫鞋赤腳涉溪。

看到這小溪,我不脫鞋過溪,大概要濕鞋了


 

過了小溪,我用布手套擦乾腳再穿回鞋襪,但轉身,之前過河的兩人已不見蹤影。我只好憑直覺順著有人踩踏的足跡繼續前進。但此刻我渾然不知已開始走偏了路線,事後回想迷途的原因是我沒料到爬劍龍稜前的山徑有非常多的岔路,又之前綠野遊蹤因嗶嗶叫被我停掉,我沒有能一直拿出手機來確認我的位置,另由於下切半屏溪後的路段都要戴手套攀爬,我帶的布手套看手機非常不方便,除非要脫掉一隻手套才能滑開手機,這樣來回脫戴手套,手機拿進拿出很是麻煩(應該事前將一隻手套的拇指跟食指尖端剪掉一小段,方便操作手機),導致我看GPS定位的次數不多迷路而不自知。還有就是可能我出發時間早,還沒有很多人來爬山,走錯主要路徑後更是遇不到人,我也沒有警惕到自己對路線不熟,應該跟著別人走才安全,這就是我說的自己缺乏爬大山的警惕性跟尋跡的經驗。

 

經過一段山徑的摸索跟攀爬,曾經一度在一處溪谷的大岩石前,我發覺自己根本無法繼續上攀,我不認為這是該走的路,於是又回頭再找出路,但再回頭我已記不得來時叢林山路,只能沿著看似有人踩踏過的路徑一直走。我讓綠野遊蹤開開關關來確定我的定位,我是知道自己的位置與下載軌跡的相對位置,但我就是一直看不到有朝向下載軌跡的路徑,結果我竟然糊里糊塗爬到了保羅尖,這個景點根本不是我想來的地方。

 

迷途後我一直用直覺去判斷別人走過的路徑,但不曉得攀劍龍稜的路徑非常多,有些路徑我很懷疑一般人怎麼能夠攀得上去,況且是也有很多女性登山客來爬


 

9:12 我爬到了保羅尖前,尖點插著一面國旗非常明顯


下面這張圖顯示了我在保羅尖的迷途之路,黃色軌跡是我的綠野遊蹤因開開關關記錄下不連續的足跡,藍色軌跡是我預先下載要走的軌跡。圖中保羅尖字後有(艱難路線)的註記,(哇哩咧! 還真的很艱難)。紅色的虛線應該是人走的山徑,但我發現也不竟然精準,像在保羅尖標誌的灰色三角點上顯示有好幾條紅色虛線交會,但我爬上保羅尖眺望四周,尖頂三面都是懸崖,根本只有一條路而已,我只好再回頭另找出路 (真的是有去過的人才知道)


對照上圖,回來後我再看Google map雲端紀錄的軌跡,這軌跡更加詳細描述了我走失到保羅尖的足跡,每一個紅點都可點出當時的GPS時間,這段山徑應該很少人來,路徑似有似無,雜草叢生,我像是鬼打牆似的一直亂走,我頻頻拿出手機確認自己的方位,極力要走回正確的軌跡,但是朝向正確軌跡的方向一直沒路,最後沒辦法我只能採直線方向爬險峻的山壁,這樣才能回到正常的路線。下面紅色箭頭那段,應該就是我冒險攀爬回稜線上的一段岩壁,這段山壁陡峭,有些壁面還有曬乾的青苔,有些地方甚至找不到抓點或踩點也沒有攀繩,真的不是普通人該來的地方,為了安全,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攀爬,真怕手腳一滑就跌落山谷,9:53我在半山壁上休息喘個氣,並照了一張腳下險峻的山壁,這時候我無意間誤按到了手機錄音,結果錄下了一段38分鐘攀岩過程及草叢間開路的原聲跟爬上稜線時歷劫重生的對話。


 

9:53我在半山壁上休息喘個氣,並照了一張腳下爬過險峻的山壁


 

照完像後,仰頭向上還有一半的山壁要爬(忘了也向上照一張),山壁之上還有一段濃密的灌木叢,還好我是穿牛仔褲披長袖衣戴布手套,要不然我真會被這濃密的灌木叢給割得遍體麟傷。

  

10:07我好不容易爬出了草叢,正好遇到一位女登山客,以下是手機錄到的對話 

她說: ! 你怎麼從這邊上來 (她一臉驚訝,很意外怎麼有人從峭壁這面冒出頭來) 

我說: 我迷路了! 

她說: 唉喲! 你真危險哪,你怎麼會這樣子? ! 太恐怖了,喔! 暈倒 

我說: 這裡是路嗎? 

她說: 這裡可以啦! 只是沒有人從這裡上來的啦! 

我說: 我現在走對路了嗎? 

她說: 你要去哪裡? 

我說: 我要去劍龍稜啊! 

她說: 那你等一下跟我們走 

….. 

她對另一位女性朋友說: 我看他出來我真的嚇到了 

我說: 那真不是人走的路 

女性朋友說: 這裡怎麼上來啊! 你好厲害! 

我說: 想盡辦法上來 

同行的一個男性朋友說: 他剛不是在我們後面嗎 (原來之前他們有看過我走在他們後面) 

我說: 我冒著九死一生 

男性朋友說: 他原本在我們後面啊! 

…. 

我說: 我爬到保羅尖去了 

男性朋友說: 我剛剛不是看到你在過溪嗎,不是你嗎? 

我說: 我有過溪啊 

她說: 那你怎麼繞到這裡來,你真厲害耶! 

我說: 那下面是絕壁 

她說: 絕壁!!! 

我說: 沒有繩索,我差點上不來了 

…. 

她說: 我想說怎麼會有人從那個地方出來 

男性朋友說: 你也太強了吧 

我說: ! 這才叫爬山嘛! 真的是用爬的上來(其實我是冒著生命危險爬上來) 

她說: 你這樣真的是太危險了 

我說: 我自己也嚇死了! 

….

 

遇到這一男二女的登山客之後,我心裡感到很高興,終於脫離險境了,我之後也就跟著他們朝劍龍稜的路線前進,這才正式地踏在正確的軌跡上

 

爬上正常的稜線後10:15我往身後照了一張相,遠處可以看到一些人走在正確的稜線上,那本是我該走的路,近處兩側濃密的芒草,我大致是從這樣的路邊鑽出來


 

10:16從另一個角度看到臨海的台金公司舊廠房,那邊也有登山的路,是違法的路線


 

10:16 劍龍稜就在前面不遠處,可看到山坡的植被上不只有芒草,還有一些盤根錯節的矮灌木


 

10:17劍龍稜長這樣,每個人都要從劍龍背脊上攀過去


 

跟著這一男二女走了好一段稜線,交談之間,男登山客問我今天想走的路線,我說原本想走俯瞰稜(黃金四稜)到黃金池,他說那裏的路很亂不好走,容易迷路,建議我不要去,那我就決定改走往茶壺山的正規路線

  

10:22拍下左後邊的山巒景像,遠處可看到保羅尖的國旗,真不得了,一個多小時前我就在那個地方


 

走在正規的路上後我才遇到了比較多的登山客跟登山的團隊,還真沒看到有像我這樣獨自一人來爬山的。一路攀爬稜線上起伏的山岩,38分的錄音後段聽到我爬得氣喘吁吁,因為之前的迷路真的耗了我很多體力。

  

10:43往後面稜線跟向海的的一方照了一張戴迷彩遮陽帽的樣子


 

10:52身後的稜線路徑


 

11:12過了381峰,拍了一張向上攀爬的稜背


 

1150才走到555峰,這裡有一小塊開闊的小土台,大概有十幾個人在這裡休息用餐,我也找了一處小樹蔭坐下來休息,喝水吃一條營養棒,營養棒太乾很難下嚥,一定得配水才吞得下去,如果帶水果來吃是最好了。這時我看手機的電力已經降到70%,我決定把Relive跟手機4G網路關掉以節省電力。只開著GPS跟綠野遊蹤繼續剩下的行程。

  

11:59555峰找到一處小樹蔭下休息,背後的小尖山說是茶壺山


 

12點半後,一堆人還在555峰休息,我就自己一個人先出發,沒想到就這樣又犯了大忌。之後我走了一段下坡,我沒有半點懷疑,又跟早上一樣,我一直看著有人跡的路徑前進,但走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我好像在原始叢林裡開路,怎麼路越走越不像人該走的樣子,反而像是叢林裡經過一兩個人踩踏過的足跡,我當時還沒意識到如果有很多人走的路,應該不會這麼原始才對。此刻我前面沒看到人,後面也沒有人,我還傻傻地當現在的狀況是做探險之旅,但心裡又擔心真怕又迷路了。果然,我拿起手機看一下自己的定位,真的發現我又偏離了軌跡。之前我在正確的軌跡上開啟綠野遊蹤就發現它不叫了,那時我才知道原來一開始APP會叫是我沒走在下載的軌跡上,後來回到正確的路後我就一直開著綠野遊蹤繼續記錄我的足跡。但又一個要命的問題發生,就是綠野遊蹤在一段時間後竟然會自己停掉,就跟我之前用跑步的APP時碰過一樣的問題,這是我的手機設定問題,但我沒料到綠野遊蹤也會這樣。結果在我離開555峰後走了半小時路,我沒有聽到綠野遊蹤的偏離路線警示,因為它無預警停掉了,所以造成了我第二次的迷路。

  

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我從第一次迷途回到正確的軌跡後,我的足跡(黃色)跟下載的軌跡(藍色)就一直重疊著,然後就在555峰之後,我沒有沿著稜線走,反而是往下坡走,而APP竟然是自己停掉沒有警示,下圖右側底圖換成航照圖,可以比對真實的山岳地形


 

第二次迷途後,我用綠野遊蹤確認我的位置,並試圖再走回正確的軌跡,但此時APP開啟就是一直嗶嗶叫,真的很煩,所以我還是只能關掉APP,回頭摸索可能的路徑,但是走過了這麼長的原始路徑,我根本認不得來時走過的路,還是依直覺判斷有人踩踏過的足跡前進,所經過的足跡都變得非常原始,我不時被灌木枝幹跟有刺植物纏住我的去路,我覺得這像是在開山拓路,但我沒有柴刀闢路,只能用有手套的雙手撥開阻擋,用雙腳踩下荊棘,真慶幸我是穿牛仔長褲,要不然真要遍體麟傷。我這時發現綠野遊蹤在沒有開啟記錄狀態下,還是可以點定位符號顯示出自己的GPS位置,我就近走到一條紅色的虛線,我以為這是一條路徑,但其實這個軌跡只是一條埋藏在山壁邊的塑膠水管,生澀的路徑應該是維護人員久久才來的踩踏。我仍不時拿出手機來確認正確路徑的方向,我知道正確路徑在我左手側,但我左手邊就是一大片陡峭的山壁,根本也沒有攀爬的繩索可以上去。

  

下圖從Google map衛星地圖的軌跡,比較真實的描繪出我第二次迷途行進的路線,沿著下圖白線的方向,我左邊竟然一直都是大片山壁,沒有任何繩索可以攀爬,我只能沿水管路的虛線一直前進,直到我走到水管路的終點,我看到水管轉進一個山洞,而眼前竟是一個過不去的死路(後來我看了別人一支影片才知道這水管竟然是穿山而過到另一側的山邊出來,那是381峰撤退路線走的水管路),我覺得我真的走投無路了,此刻唯一要直線回到稜線的軌跡只有再次沿著陡峭的山壁攀爬。但這面山壁角度很大,我估計仰角有75度,而且目視距離很長,我怕萬一爬到一半沒力或抽筋那不就完蛋了。這時我真的感覺到一股莫大的危機,徒手往上攀爬的風險非常高,而且我腳上穿的運動鞋在之前艱難的山岩上,鞋底已經都被扒了一層皮了,兩隻鞋的大底都去了大半,我心裡想,我是要打電話求救呢? 還是要冒險往上爬? 但想到若打電話求救,還要大費周章勞動救難人員,搞不好還上新聞被人批判說我白目、自不量力、浪費社會資源。所以最後我就決定冒險往上爬,但因為山壁斜度很大,我一定得盡可能全身貼著山壁上爬來增加摩擦力,防止我一不小心就滑落山壁。1:32我大概爬到約5/1的地方喘口氣,還想到拍個從下到上的影片,真實記錄下我此刻面臨的絕壁地形。雖然對攀岩高手來說,這岩壁可能不算什麼,但對我這種沒有練過攀岩的人,這無繩攀岩真的有點令人驚恐。我邊爬邊往上看可能前進的路線,幾次很淺的抓點跟踩點都驚險通過,我真覺得自己命在旦夕,內心恐懼指數飆高,真希望有人放空拍機看到我的險境,幫我指引安全的路徑(痴人做夢)。歷盡艱辛,好不容易爬完岩壁,之後還有大約十幾公尺的濃密灌木叢,我改抓著叢草植物死往裡鑽,又被帶刺的植物勾了好多次,腳下也踩空幾次,也不知道濃密的草叢裡是否有蛇或毒蟲,但只要我一撥開濃密叢草,就有一大群比蚊子小的昆蟲飛出來,那種在荒煙蔓草中匍伏前進的感受,我當兵都沒吃過這種苦。209分我才好不容易爬出草叢,回到軌跡的路上,我馬上對著剛爬上來的地方也拍了個影片。我估計第二次的岩壁大攀爬大約花了近50分鐘。爬上稜線後,我第一個想法是慶幸自己又重生了一次,發誓我再也不要迷路了。


爬山壁途中拍的影片 

 

下面這張圖顯示我沿著的水管路終點,原來再往前是有一個岩壁大裂縫,是回來看Google map衛星空照圖才知道


Google My Maps丈量攀爬山壁的長度至少有100公尺

 

 我就是從這裡爬上來的影片

 

我大約是在381峰跟555峰之間爬回稜線路徑,差不多是劍龍稜跟鋸齒稜交界的地方,看看時間都已經過午後兩點,若繼續往茶壺山前進感覺路途遙遠,而且我已元氣大傷,氣力盡失,決定再沿劍龍稜返回起點,也方便我就近返回停車場取車,就這樣我又再辛苦地翻過劍龍稜,等於今天我爬了劍龍稜兩回,回程還是有遇到一些人還在爬劍龍稜,我在想他們的時間會不會太晚了。之後時間大概三點過,我在折返的路徑又遇到一個三岔路,沒有明確的指標,不知該往哪個方向走,我這次警告自己絕對不能再迷路了,時間這麼晚,再迷路就鐵完蛋了。還好過了幾分鐘後聽到有人談話的聲音,遇到了一男一女登山客,我向他們說了一下我迷路的耽心跟遭遇,他們說也是要回到南雅漁港停車場,可以給我帶路,我也很高興表明遇到了救星。就這樣我尾隨他們安心地繼續走,之後下切過半屏溪,有另外一男一女可能是中年夫妻的登山客也趕了上來。後來一行五人往上爬到一個岔路,原先年經的登山客說要往右,說是他們之前翻牆的來時路,而健腳夫妻登山客說他們要走正常的枕木步道回去,我一聽到是我來時走的枕木步道,二話不說,就說那我跟夫妻二人組走好了,就此跟年輕二人分道揚鑣。但是走了一段上坡路後我覺得好喘好累,記得方才年輕二人跟我說之後就是緩下坡了,怎麼我現在跟夫妻二人組還在上上下下,我查點了一下APP看我的定位,發現剛剛年輕二人走的岔路就是我下載軌跡的登山路線,顯然比較近,這才發現我跟錯人了,但也因此解開了為何我一開始登山時開綠野遊蹤記錄會一直嗶嗶叫的真相。原來我下載的gpx軌跡是從南雅社區入山的路,應該就是剛剛年輕二人選的路,聽說那條路是經過私人土地的路,地主不希望登山客經過喧囂吵鬧,故做了簡單的禁止告示,但是並沒有強制禁止登山客經過。另一條走枕木步道的路徑,聽說是後來規劃的正規路徑,但是就是多了一些上上下下的坡路,距離也比較長,我就是沒有察覺到這兩條路徑的差別,所以下載了從南雅社區進入的gpx路徑,卻在正規的南子吝步道的半途開啟了綠野遊蹤APP,因為沒走在預定的軌跡上所以APP一直嗶嗶叫。


 

兩組人馬分頭走後,我跟著夫妻二人組走得我精疲力盡,心裡直後悔在最後又做錯了選擇,走了更遠更累的路,不過我最後還是走回到來時熟悉的枕木步道,心中終於放下一塊大石頭,時間已經下午4:40,我總算從劍龍稜平安回來了。

  

手機APP記錄了今天爬劍龍稜歷時840分鐘。我想下次有機會我會準備好再來挑戰一次。


這次爬山就折損了一雙運動鞋,還好手機保住了,命保也保住了,鞋壞了就當作是繳小小的學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ㄚ超 的頭像
    ㄚ超

    ㄚ超的部落格

    ㄚ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